当前位置:首页 > 足球专栏 > 正文

足球评论人,足球评论员莫特森

足球评论人,足球评论员莫特森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足球评论员莫特森,以及足球评论人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1、曼联资深球迷进,拥有他们最多信息的进....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足球评论员莫特森,以及足球评论人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曼联资深球迷进,拥有他们最多信息的进.

俱乐部英文名: Manchester United

呢称: 红魔

俱乐部所在国家:英格兰

俱乐部所在城市:曼彻斯特

俱乐部所在联赛:英格兰足球超级联赛�

俱乐部现任主教练:弗格森爵士� (SIR Alex Ferguson)

俱乐部成立时间:1878年(名为牛顿希思,1902年4月28日改名为曼彻斯特联队)

正式成为职业俱乐部时间:1892年 �

俱乐部官方网站:

球场:老特拉福德球场

球场容量:75000人

地址:Sir Matt Busby Way, Old Trafford, GB- MANCHESTER Sir Matt Busby Way, Old Trafford, GB- MANCHESTER M16 0RA

官方信箱: webmaster@manutd.com

电话: +44 161 868 8000

传真: +44 161 868 8804

门票销售及比赛信息咨询(24小时服务):0161- 872- 0199

会员管理部:0161- 872- 5208

商业部:0161- 872- 3488

邮购业务部:0161-877-9777

执行部:0161-872-3331

红咖啡餐厅:0161-930-2930

博物馆及旅游中心:0161-877-4002

官方杂志订购业务:0990-442-442

官方杂志咨询业务:0161-877-8026

官方杂志电子邮购:mail@mufcmag.nwnet.co.uk

--------------------------------------------------------------------------------------------------------

英格兰超级联赛冠军:1992-93,1993-94,1995-96

1996-97,1998-99,1999-2000,2000-2001 ,2002-2003

英格兰甲级联赛冠军:1907-08,1910-11,1951-52,1955-56

1956-57,1964-65,1966-67

英格兰乙级联赛冠军:1935-36,1974-75

英格兰足总杯冠军: 1909,1948,1963,1977,1983,

1985,1990,1994,1996,1999,2004 ?

欧洲冠军杯冠军:1967-68,1998-1999

欧洲优胜者杯冠军:1990-91

欧洲超级杯冠军:1991

丰田杯冠军:2000 :

----------------------------------------------------------------------------------------------------------

欧洲最高胜利记录: 曼联10:0 RSC安德莱赫, 1956/9/26 �

联赛最高胜利记录: 曼联9:0 伊普斯维奇, 1995/3/4

足总杯最高胜利记录: 曼联. 7:2 纽卡斯而联队, 1976/10/27

历史上最大的失利:0:7 布莱克本流浪者队(1926年4月10日英甲联赛)

0:7 阿斯顿维拉队(1930年12月27日英甲联赛)

0:7 沃尔夫汉普顿队(1931年12月26日英乙联赛)

主场最高观众人数: 70,504 曼联.vs 阿斯顿维拉(Division 1, 1920/12/27)

客场最高观众人数: 81,565 曼联vs 耶奥维尔城(足总杯第五轮,1949/2/12)

单季联赛最高积分(2分制):64分(1956-57赛季英甲联赛)

单季联赛最高积分(3分制):92分(1993-94赛季英超联赛)

单季联赛最多进球:103球(1956-57英甲联赛、1958-59英甲联赛)

单季联赛进球最多球员:32球,丹尼斯·维奥雷特(1959-60赛季)

历史上进球最多的球员:199球,鲍比·查尔顿(1956-73年)

历史上出场最多的球员:606场,鲍比·查尔顿(1956-73年)

球队历史

1878-1902:曼联前身

曼联足球俱乐部成立于1878年,当时的名字叫牛顿希斯LYR队(LYR是大家熟悉的兰开夏郡和约克郡铁路公司的英文缩写)。

牛顿希斯是英格兰一处普通铁路工地的名称。工地上的工人通过和其他部门或其他铁路公司的球队比赛释放他们对足球的热情,他们不曾想到自己的球队日后会在英格兰足球界乃至国际足球比赛中占有一席之地并成为世界顶级豪门之一,但从这支球队成立之日起,就注定了曼联的踢法是强调团队、充满激情的攻势足球。

1888年足联成立之时,创立牛顿希斯队的那些成员自谦的认为他们还不配和布莱克本流浪者队(Blackburn Rovers)及普雷斯顿队(Preston North End)一起组建足联。牛顿希斯队一直到1892年才加入足联。

1902-1909:曼联的正式诞生与早期辉煌

牛顿希斯队的经济状况比较糟糕,到了二十世纪初,球队出现难以为继窘况。这时,当地的一位名叫约翰·亨利·戴维斯(John Henry Davies)的酒厂主出资拯救了球队。

戴维斯决定向俱乐部注资,这使得他能从球队经营中获取一定利益。此后,球队数易其名,先后叫过曼彻斯特中心队,曼彻斯特凯尔特人队等等。曼联这一日后名震世界足坛的名字是在1902年的4/5间才正式诞生。

戴维斯之后入主曼联的重要人物是欧内斯特·曼格纳尔。曼格纳尔1903年出任俱乐部秘书,及至今天,他是人们公认的俱乐部第一任主帅。他旗下的球队中有新近签约的守门员哈里·莫加(Harry Moger)以及前锋查理·萨加尔(Charlie Sagar)。球队连续在1903-1904,和 1904-1905两个赛季获得乙级联赛的第三名.接下来的1905-1906赛季是曼联早期最为辉煌的赛季之一,球队的前卫线迪克·达克沃斯(Dick Duckworth),亚历克斯·贝尔(Alex Bell)以及队长查理·罗伯茨(Charlie Roberts)帮助球队进入了足总杯的四分之一决赛。而且更重要的是,球队得以从乙级联赛中脱颖而出,终于在参加足球联赛十二年后跻身甲级联赛。

为庆祝胜利,曼格纳尔从同城对手曼彻斯特城队挖来了比利·梅瑞迪斯(Billy Meredith)。梅瑞迪斯绰号威尔士奇才,可以说是曼联最初的球星,但是当时他卷进了曼城队的一桩贿赂案,正因如此,似乎上天注定日后曼联的很多巨星身上都笼罩了其他足球巨星所没有的独特个性。这位优秀边锋的加盟使得曼联士气大振,梅瑞迪斯在1907-1908赛季助攻桑迪·特恩布尔(Sandy Turnbull)连连破门得分,最终使球队获得了历史上第一个联赛冠军头衔。曼联作为联赛冠军首次参加了1908年的慈善盾杯,在比赛中,和桑迪·特恩布尔同姓的吉米·特恩布尔上演帽子戏法,帮助曼联以4比0大胜足总杯得主女王公园巡游者队(Queens Park Rangers),捧得慈善盾杯。

俱乐部的第三座奖杯是1909年的足总杯,曼联在那一年克服重重困难,最后在决赛中凭借桑迪·特恩布尔的一粒进球以1比0战胜布里斯托城队(Bristol City)。

1910-1919:入主老特拉福德的前期岁月

曼联迁入的是老特拉福德球场(Old Trafford),该球场在1909-1910赛季被启用,从此老特拉福德便作为一个彪炳千古的名词进入足球史册。球场用地由约翰·亨利·戴维斯名下的曼彻斯特酒业公司买下,并转租给曼联俱乐部的。球场的修建始于1908年,1910年球场竣工后,曼联俱乐部举家搬迁,告别银行街,入主老特拉福德。

曼联在老特拉福德进行的首场比赛是于1910年2月19日迎战来访的利物浦队(Liverpool),让曼联球迷遗憾的是,是役曼联以3比4 落败,但可容纳8万人的老特拉福德体育场却座无虚席。就在几天前,一场暴风将银行街曼联旧主场的老式木看台刮倒,这也许说明了曼联更适合在老特拉福德比赛,曼联更需要这样一个新家,冥冥之中上天注定日后梦剧场的诞生!

在1910-1911赛季,曼联在老特拉福德第一次打满整个赛季便再次荣获联赛冠军。但曼联赢得并不轻松。一直到联赛的最后一天,凭借在主场 5比1大胜桑德兰队(Sunderland),才最终锁定大局。在这场比赛中,哈罗德·豪斯(Harold Halse)独中两元。豪斯决非球队第二次夺冠的唯一进球英雄。曼联的另一位进球英雄是脾气暴戾,举止夸张的前锋伊诺克·威斯特(Enoch West),这个绰号“棒槌”的家伙在那个赛季里攻入了 19粒进球。在那一年曼联还获得了慈善盾杯的胜利,曼联在比赛中以8比4战胜史云顿城队(Swindon Town),而豪斯更是大出风头,一人独进6 球。

接下来的1911-1912赛季,曼联由盛而衰,非但未能卫冕,反倒跌至第十三位,这让球迷大失所望。俱乐部秘书兼主教练的曼格纳尔不能忍受人们对他的指责,他辞去主教练一职,转投曼联了的同城对手曼城队。俱乐部费了一番周折才找到时任足联主席的詹姆斯·约翰·本特利(James John Bentley)接替曼格纳尔。在本特利的带领下,曼联在1912-1913赛季,排名回升到第四。

1913-1914赛季,曼联经历了一个痛苦的转型期,俱乐部将查理·罗伯茨和亚历克斯·贝尔分别卖给了奥尔德姆和布莱克本。球队在联赛中的排名滑落到了第十四,而威斯特却连续第三个赛季坐上了球队头号射手的交椅。

在1914-1915赛季,俱乐部对球队的管理进行了重大改革。1914年的12月,俱乐部首次决定,俱乐部秘书与球队主教练分由两人出任。于是,本特利成为了俱乐部的全职秘书,而由约翰·罗布森负责球队的管理和球员的挑选。

曼联在1900-1910年取得的骄人战绩成为罗布森执掌的球队无法走出的阴影,1909年杯赛冠军队成员中只有乔治·斯塔希(George Stacey),比利·梅瑞迪斯和桑迪·特恩布尔继续留在曼联效力。因此,曼联在本赛季的命运也就可想而知了,曼联俱乐部苦苦挣扎,差一分就降级。而曼格纳尔率领的曼城队却取得了联赛第五名的成绩,领先曼联足足有13位,这等于是在曼联的伤口上又撒上了一把盐。

没等曼联计划好怎样重整旗鼓,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人们把足球抛在脑后,足球联赛被迫中断,而各俱乐部只能踢踢地区比赛。在接下来的四个赛季里,曼联参加了兰开夏郡举行了足球锦标赛,参赛的有各级各类的球队,但曼联在这些不尽正规的比赛中成绩也不理想。更糟糕的是,曼联的伊诺克·威斯特和桑迪 ·特恩布尔参与赌球曝光,他们被终身禁赛。桑迪·特恩布尔后来参加了一战中英军麾下一支由足球队员组成的部队,从此告别球场,奔赴战场。令人惋惜的是, 1917年5月,特恩布尔在法国阵亡。世纪初为俱乐部创造辉煌的英雄们至此已是物是人非、风吹雨打去。

1920-1929:战后初期曼联坎坷的征程

一战硝烟散尽。1919年8月30日,曼联回到阔别四年的联赛赛场,首战德比郡队,队中除了两名1914-1915赛季的旧将,其余都是新面孔。

比利·梅瑞迪斯还在老特拉福德,但他在曼联已是迟暮英雄。1919-1920赛季,他只出场19次,球队在联赛中也只是位列12。乔·斯宾塞(Joe Spence)成为曼联的新秀,他以14粒联赛进球成为球队头号射手。在接下来的1920-21赛季,他与另一位队友同为球队最佳射手,但进球数却减了半,整个球队排名也下滑排到了第13。

此时的球队主教练罗布森离开了俱乐部,接替他的是约翰·查普曼(John Chapman)。查普曼继本特利成了曼联历史上又一位同时出任俱乐部秘书和球队主教练的权势人物。而与此同时,球队的旧主人曼格纳尔与他执掌的曼城队搬进了坐落在缅因路的新体育馆,这成了当地报纸的头条新闻。

曼格纳尔丝毫不介意梅瑞迪斯的一把年纪,重新将他招入曼城队。也许,这并不是巧合,在梅瑞迪斯离去的第一个赛季,即1921-1922赛季,曼联在42场比赛中只胜了8场,结果降为了乙级队,曼联在英格兰顶级联赛中首次落难。查普曼率领曼联在乙级联赛中征战,队中已没有任何球星,他们接连两次(1923-1924赛季,1924-1925赛季)冲击甲级联赛失利。直到1924-1925赛季末晋级成功。

曼联在1925-1926赛季的甲级联赛中名列第九,他们在甲级军团中的地位因此得以稳固。曼联在这个赛季的足总杯赛中表现不俗,但在布拉莫巷体育场(Bramall Lane)以0比3败给了曼城队,止步于半决赛。但曼城队的好运似乎也走到了头,他们在决赛中输给了博尔顿,并且降到乙级。但曼联的支持者还没法看曼城队的笑话。因为新赛季才开始两个月,曼联的麻烦就来了。足协宣布将查普曼解职,而且该决定立即生效。无奈,俱乐部只得先让球队边锋克莱伦斯·希尔迪奇(Clarence Hilditch)接任球员兼主教练,同时多方物色可长期接替罗布森的人选。但克莱伦斯自己不愿打比赛,因此整个球队的成绩都深受影响。

查普曼的正式继任——赫伯特·巴姆莱特(Herbert Bamlett)——在赛季快结束时才到任。曼联的球迷还记得,巴姆莱特就是执法曼联和伯恩利的足总杯四分之一决赛的主裁判。当时比赛是在大雪中进行,曼联以0比1落后于对手,但巴姆莱特由于寒冷而取消了比赛,在重赛中曼联最终夺取了足总杯冠军奖杯,曼联的不屈斗志在英格兰顶级联赛早期就慢慢体现出来。但遗憾的是,巴姆莱特出任曼联的主教练却始终没有给球队带来胜利。球队在甲级联赛中的排名每况愈下,1926-1927赛季跌至15位,到了1927-1928赛季则更是滑到了第18名,只是到了1928-1929赛季,球队成绩才略有起色,排名上升到了第12名。乔·斯宾塞虽然有大把的进球入帐,却无法挽救曼联的颓势。

1930-1939:曼联最灰暗的岁月

曼联的下坡路从二十年代走进了三十年代,1929-1930赛季结束,曼联排名第十七,曼联球迷无不为球队命运忧心忡忡。新一轮联赛刚开始,球迷最担心的事情就发生了,曼联史无前例地连输12场,联赛一直进行到了十一月,曼联才开和,在主场以2比0击败伯明翰城队。在1930-1931赛季里,曼联42场比赛输了27场,球队降级使得巴姆莱特黯然离去。俱乐部秘书沃尔特·克里格默(Walter Crickmer)接管球队事务。但球队成绩并没有因此而马上改观。此时此刻,球队支持者的耐心正经受着严峻的考验,许多球迷都已按奈不住。联赛的第一场比赛只有数千人到场观战,随着比赛的继续,情况继续恶化。到了12月,俱乐部已经没有钱支付球员工资了,球队面临着破产的危险。天无绝曼联之路。危难之际,詹姆斯·吉布森(James Gibson)成了俱乐部的救世主。这个军装生产商出资三万英磅支付了球员工资,使俱乐部重新运转起来。吉布森任命斯科特·邓肯(Scott Duncan)担当球队新的主教练。吉布森给了邓肯大把的钱,可邓肯没有好好利用这笔资金。

曼联在邓肯执掌期间情况继续恶化,直到联赛的最后一场比赛结束才算逃生。在那场比赛中,曼联凭借汤姆·曼雷(Tom Manley)和杰克· 卡普(Jack Cape)的各一粒进球才以2比0挫败对手米尔沃尔队(Millwall)。曼联在1934-1935赛季尚未回到甲级联赛,结束时排名第五,在1935-1936赛季曼联赢得了三十年代的第一座奖杯。曼联在赛季的最后19场比赛中保持不败,在吉格巷球场(Gigg Lane)凭借曼雷和乔治·姆奇(George Mutch)的进球以3比2击败伯雷队(Bury),荣获乙级联赛冠军。

曼联在乙级联赛后期的表现似乎预示着球队在重返甲级联赛后也会有不俗表现,但直到圣诞曼联才赢了四场比赛。一个赛季才胜10场就意味着降级,而与曼联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同城兄弟曼城队,曼城队在这个赛季获得了甲级联赛冠军。随曼联降级的球员中有球星沃特·温特伯顿(Walter Winterbottom),而此人日后担任英格兰队主教练16年,并被加封爵士头衔。在乙级联赛征战一年后,曼联升级成功,但1937 -1938甲级联赛重开之后,曼联成绩仍是摇摆不定。

曼联在邓肯和克里格默率领之下征战乙级联赛的一个亮点是约翰尼·卡瑞(Johnny Carey)的脱颖而出,他以后成了人们公认的足球史上最优秀的后卫之一,这位球员也许是曼联早期为数不多的名号响亮的球星之一。在新一轮甲级联赛中,卡瑞出场32次,进了6个球,帮助曼联以排名14的成绩保级。而这一回,轮到了曼城队降级。但曼联的球迷还没高兴多久,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足球联赛再一次被迫休战,这一停又是几年。

1940-1949:巨人的复苏

从1939年到1946年欧洲各国忙于应付二战,在这期间,足球被抛在了一边。但即便联赛休战,老特拉福德球场也仍是人们关注的焦点.1941 年3月11日,老特拉福德遭到德军空袭。球场主看台、球员更衣室以及俱乐部办公室在空袭中被炸毁,这是老特拉福德最早遭受的一次异常沉重的打击。但时隔几年,人们在这块著名的球场又找回了欢乐。

为大家带来欢乐的是曼联俱乐部神话般的传奇人物马特·巴斯比。现在看来,巴斯比爵士可以评为曼联历史上最重要的人物。巴斯比曾经效力于曼城队和利物浦队,在二战期间,他在皇家利物浦军团第九营服役。在军营中,他就表现出了杰出的领导才能,并受到了曼联俱乐部的关注。

巴斯比于1945年加盟曼联,合约期限为5年。当时他怎么也想不到,他会在曼联一待就是25年,而且还当上了俱乐部的负责人。巴斯比一上任就显示强将风格,他更换了几位重要球员的位置。巴斯比将吉米·德莱尼(Jimmy Delaney),斯坦·皮尔森(Stan Pearson),杰克·罗利(Jack Rowley),查理·米顿(Charlie Mitten)以及约翰尼·莫里斯(Johnny Morris)连成一气,构建了曼联锋线上著名的“五剑客”阵容。

巴斯比在曼联作出的最重要的贡献是他为球队引进了优秀的教练。马特在二战期间认识了吉米·墨菲(Jimmy Murphy)。巴斯比认为墨菲将是他的黄金搭档。他们二人联手,将曼联塑造成了世界足坛的一支劲旅,正是从此时开始,曼联踏上了足坛豪门之旅。巴斯比和墨菲在成功路上迈出的第一步是使球队在国内比赛中具有联赛夺冠的实力。他们第一次努力就取得了显著成效。在1946-1947赛季,即二战以后的首轮甲级联赛中,曼联紧随利物浦成为联赛亚军。这可是曼联36年来在联赛中的最佳名次。还有一桩令球迷开心的事是,曼联预备队在这个赛季举行的(中部)联赛中获得冠军。

1948年,巴斯比率领一支由当地年轻球员和大牌球星组成的球队在足总杯决赛中击败了由斯坦利·马修斯(Stanley Matthews),斯坦·莫特森(Stan Mortensen)以及哈里·约翰斯顿(Harry Johnston)领军的布莱克普尔队(Blackpool),获得了新曼联队的首座奖杯。这距离俱乐部上次捧回足总杯的1909年已是39个年头了。

1948年足总杯赛的胜利也是曼联俱乐部自1911年夺取联赛冠军以来获得的第一项重要赛事的头衔。但对于马特·巴斯比率领的新曼联队而言,重夺联赛冠军是他们的首要目标。在巴斯比执掌曼联的战后第一个五年里,曼联四次获得联赛亚军,在1949-1950赛季位居殿军。曼联在冠军争夺战中所上演的精彩比赛使曾经心灰意冷的球迷纷纷回头,在1948-1949赛季到现场为曼联助威的球迷超过了一百万,那些激情球迷重回老特拉福德为曼联喝彩,曼联球迷的激情慢慢释放。而球队很快就用胜利来回报球迷的热情。

1950-1959:巨人的成长,梦剧场在上演一幕幕精彩,曼联历史上最悲痛的岁月

马特·巴斯比率领的战后第一支曼联队在五十年代初也开始走过的路程并不平坦。球队的内部纷争导致了1948年足总杯冠军队的分裂,约翰尼·莫里斯改投德比郡队,而查理·米顿则远走哥伦比亚。一些曼联的支持者担心球队会失去高水平的球星,但那些信任巴斯比的人不久就发现他没有令他们失望。

曼联在四十年代后期招募并栽培的年轻球员中有些优秀球员脱颖而出。在这批年轻人中最早崭露头角的是杰基·布朗奇福勒尔(Jackie Blanchflower)以及罗杰·拜恩(Roger Byrne),报纸亲昵地称他们为“孩子们。”他们在1951-1952赛季刚出道就帮助球队捧回阔别40年的联赛冠军奖杯。球队加冕,年仅21岁的拜恩功不可没,联赛中他出战24场。最后六场比赛,他担当边锋,攻进七个球。此后他回到他习惯的左边后卫的位置,从1954年2月起,他担任了四年曼联队长。

此时的队中又多了几位巴斯比足球学校的年轻毕业生,曼联的青训系统初显威力,梦剧场在上演一幕幕精彩。在1955-1956和1956- 1957两个赛季,拜恩作为曼联这支了不起的年轻球队的队长两度举起联赛冠军奖杯。在经过足总青年杯比赛的历练后,埃迪·科尔曼(Eddie Colman),马克·琼斯(Mark Jones),大卫·培格(David Pegg)都已上了一线队伍。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曼联青年队是自1953年起连续五届足总青年杯的冠军得主。

曼联队的主教练也同样乐衷于到转会市场去淘选新人。1953年3月,曼联花了2,9999英磅从巴恩斯利买来了得分能手汤米·泰勒(Tommy Taylor)。这桩买卖很划算,因为泰勒不断地为曼联和英格兰队进球得分。另一位曼联足球史上不得不提的年轻人叫邓肯·爱德华兹(Duncan Edwards)。这位来自达德利的少年强壮有力,才华出众,球技相当精湛而且性格异常稳重。巴斯比早早地就将他招入一线队伍。1953 年4月,年仅16岁零185天的邓肯披挂上阵,出战联赛,他也成了甲级联赛历史上最年轻的球员。

巴斯比的孩子们战绩彪炳,他们的代表作当是1958年2月1日在海布利体育场(Highbury)出战阿森纳的那场经典比赛。红魔与阿森纳在 63,578名观众面前上演精彩对决,整场比赛踢得惊心动魄,结果曼联以5比4胜出。为曼联进球的是:爱德华兹、泰勒、博比·查尔顿和丹尼斯·维奥莱特(Dennis Viollet)。其中,泰勒一人独中两元。但令人悲哀的是,这场经典传世之战成了这支曼联少年军团在英国本土的绝唱。曼联在战胜阿森纳后即从海布利飞赴欧洲,客场挑战贝尔格莱德红星俱乐部队,此前他们在主场与红星踢平。是役过后,曼联以总比分5比4取胜。然而球队在归国途中的空难让曼联球迷在短短时间里从喜悦的巅峰坠入了悲痛的深谷。

1958年2月6日,曼联在客场3:3战平南斯拉夫贝尔格莱德红星队,在冠军杯半决赛中以总比分5:4获胜进军决赛。当曼联队员乘坐的客机途经慕尼黑加油时,足球史上一幕最惨痛的自然悲剧发生了,飞机再度起飞后坠毁,慕尼黑空难让曼联当红一代的巨星魂飞天国。空难现场有22人丧生,其中有7名曼联球员。他们是拜恩、科尔曼、琼斯、培格、泰勒、杰弗·本特以及廉姆·威兰。年轻的足球天才邓肯·爱德华兹15天后因伤治疗无效后在一家德国医院去世,是球队在空难中的第八位遇难者。

1960-1969:王者降临,红魔征服欧洲

马特·巴斯比塑造了英格兰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球队,但现在他不得不重头开始。慕尼黑空难夺去的不仅仅是曼联最好的球员,足球运动为此失去了几位绝代英才。但伟大的教练不会长时间默默无闻,一旦他伤愈如初,他便会携一支新军重出江湖,以狂飙突进之势横扫足坛。

丹尼斯·维奥莱特就是这支新军的领军人物。大难不死的他在接下来的赛季攻入32球,打破了队友杰克·罗利创下的赛季进球记录。在这个赛季里,曼联进球数达到了102个,但由于失球太多,最后只排在了联赛第七位。同维奥莱特一样大难不死的还有比尔·福尔克斯和博比·查尔顿,他们二人从曼联青年队中脱颖而出,在老特拉福德球场大放异彩。他们都创下过俱乐部和国家队的进球记录。诺比·斯蒂尔斯(Nobby Stiles)和他们经历相仿,他在进入一线队伍之前也在青年队中锻炼过。而丹尼斯·劳(Denis Law)是以当时创记录的115,000英磅从意大利的都灵队转会曼联。

六十年代初的曼联状态不稳,但随着新人逐渐补充进来,曼联上下一鼓作气打进了1962-1963赛季足总杯的决赛。决赛在温布利(Wembley)体育场举行,马特·巴斯比指挥这支由新人组成的曼联队以3比1击败莱切斯特城队。大卫·赫德(David Herd)独中两元,丹尼斯 ·劳也为球队贡献了一粒进球。

新赛季战火打响后,曼联挟足总杯夺冠的士气向联赛冠军发起冲击,但遗憾的是,最终功亏一篑,未能登顶。利物浦队在主客场两败曼联,最后他们以 4分优势捧走联赛冠军奖杯。对于曼联俱乐部而言,1962-1963赛季的另一个亮点是传奇球星乔治·贝斯特(George Best)的加盟,身披红魔 7号战袍登场亮相。这位来自贝尔法斯特的的年轻小伙子日后成了足球史上第一位超级巨星。他的姓在英文中是“最好”的意思,真所谓技如其名,他匪夷所思的技巧,出奇的奔跑速度,非凡的控球能力令对手眼花缭乱,他唯一的遗憾是没能在球门线上将球挑起再头球破门,他的表演让球迷如痴如醉,而他影星般的外形又使他成了大众情人。贝斯特赋予了曼联7号非凡的意义,从此红魔7号必出顶级球星。

到了1964-1965赛季,由贝斯特,丹尼斯·劳,和博比·查尔顿组成的曼联三剑客率领球队创造历史。在联赛中,他们凭借进胜球优势挫败利兹联队,荣膺冠军;同时曼联还打进了欧洲博览会杯(European Fairs Cup)和足总杯的半决赛。丹尼斯·劳在比赛中屡有斩获,荣获当年的欧洲足球先生称号。

夺冠后的曼联队应当已结束磨合,正可以大行其道,但一群年轻巨星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变得飘飘然不知深浅,结果在1965-1966赛季只排到了联赛第四,将刚刚到手的冠军奖杯又拱手让给了利物浦。而在足总杯和欧洲冠军杯比赛中,曼联止步于半决赛。到了赛季将尽,曼联一无所获。该年度的亮点是他们在欧洲冠军杯的四分之一决赛中以5比1将葡萄牙本菲卡队(Benfica)斩落马下。在这场比赛中,贝斯特状态神勇,锐不可当。

一年后,曼联重夺联赛冠军,丹尼斯·劳在36场比赛中打进了23粒进球。联赛加冕后,曼联得以参加1967-1968赛季的欧洲冠军杯比赛。在这个欧洲足球的顶级赛事上,曼联一路以横扫千军之势接连将爱尔兰人队(Hibernians)、南斯拉夫FK萨拉热窝队(FK Sarajevo)、波兰扎布热队(Gornik Zabrze)、西班牙皇家马德里队(Real Madrid)挑落。冠军杯最后的决赛在温布利体育场举行,与红魔曼联对阵的是尤西比奥领衔的葡萄牙本菲卡队.在决赛中,本菲卡队表现不俗。曼联先由查尔顿力拔得头筹,但本菲卡队的杰米·格雷卡(Jaime Graca)顽强地将比分扳平,并将比赛带入了加时阶段。 在加时赛中,贝斯特,布赖恩·基德和查尔顿主宰了半小时比赛,他们各入一球,帮助曼联以4比1的总比分击败本菲卡队,成为欧洲足球的王中王,历史上第一次将欧洲冠军杯捧回老特拉福德,开创了曼联一个全新的时代。1958年,马特·巴斯比目睹了他一手缔造的梦之队在空难中灰飞烟灭,而十年后,他率领重建的曼联再度创造了奇迹,捧杯之时,巴斯比八度举杯呼喊慕尼黑空难中不幸遇难的曼联英才,这一画面感动了整个足坛

简单介绍一下英超升斑马布莱克普队 blackpool队

全名 布莱克浦足球俱乐部

Blackpool Football Club

昵称 海边人(The Seasiders)

成立 1877年

城市 黑潭

主场 布隆菲尔德路球场

容纳人数 9,000 人

主席 卡尔·鄂士顿

(Karl Oyston)

主教练 伊恩·霍洛韦

(Ian Holloway)

联赛 英格兰冠军联赛

英冠联赛

2009-10 第 6 位

〈参加升级附加赛〉

球衣供应 Carbrini

球衣广告 Carbrini

布莱克浦足球俱乐部(Blackpool Football Club)是位于英格兰西北部临爱尔兰海的海边城市黑潭的足球俱乐部,于2006-07赛季通过附加赛升级英格兰冠军联赛比赛。

布莱克浦是首队采用橙色为主场球衣的球队,绰号“海边人”。布莱克浦最大的成就是在1953年被称为“马修斯决赛”中,接近完场落后1-3而最终反以4-3击败博尔顿夺得足总杯冠军

主场球场

布隆菲尔德路球场(Bloomfield Road)现时可容纳9,500名观众,建于1899年,初时为布莱克浦同市球队南海岸(South Shore)的主场球场,同年南海岸并入布莱克浦,但因布隆菲尔德路的设施不全,布莱克浦仍使用市中心的拉基斯荷尔球场(Raikes Hall)为主场,直到1901年才迁入布隆菲尔德路作为主场球场。

布莱克浦是其中一支受“足球流氓”困扰的球队,布隆菲尔德路是事件中心,1968年10月7日对布莱克本的乙组打比战末段,有人在看台投掷阿摩尼亚,导致有球迷需送医院治疗及四人遭扣留问话。1974年8月24日一名年青的布莱克浦球迷在观看对博尔顿(也是乙组打比战)的比赛时在看台后方被刺死亡,警方在赛后封锁球场逐一查问入场的双方球迷,是首宗球场暴力引致死亡事件。1989年9月30日一场对伯明翰城的丙组联赛的比赛前、比赛中及赛后在球场内外都有球迷发生冲突,在球赛进行中部分作客球迷发生骚乱,需要全副防暴装备的警察冲上看台制止骚乱进一步扩大。

在2005欧洲女子足球锦标赛中,布隆菲尔德路进行了三场A组的分组初赛。

西兰开夏德比(West Lancashire derby)是布莱克浦与邻近普雷斯顿之间对战的称号,两个主场球场相距仅17英哩,由于两地分别位于M55高速公路(M55 motorway)的两端,亦称为“M55德比”(M55 derby),首次对赛早于1901年举行,历来除英超外曾在联赛中4个不同级别进行,两俱乐部的球迷均以对手为头号敌人

布莱克浦访港

布莱克浦曾两度到访香港比赛,三战全胜,入20球而仅失4球。

1958年初次访港,当时拥有“魔术脚”斯坦利·马修斯(Stanley Matthews)的布莱克浦首场以3-1挫败港联队,次仗更摧枯拉朽以10-1大破阵容强大的华联队。

1965年布莱克浦联同谢菲尔德联抵港参加香港足球总会成立金禧纪念赛,首日6月16日锡菲联1-0小胜足总金禧队;次日6月17日由布莱克浦再次出战华联,布莱克浦虽然有主将阿兰·鲍尔(Alan Ball)入选英格兰不克东来,阵中仍有队长占美·岩菲路(Jimmy Armfield)、东尼·格连(Tony Green)、格林·占士(Glyn James)及雷·灿利(Ray Charnley)等压阵,而华联阵中则有“香港之宝”姚卓然、张子岱、子慧昆仲及陈辉洪等华人好手,但战情一面倒,布莱克浦以长传急冲打散华联,开赛仅4分钟即由格连头球破网先开纪录,华联由张子慧一度扳平,25分钟灿利空袭成功再度领先2-1,3分钟后华联获得点球,张子慧主射虽被门将扑出,张子慧补射入网再次追平2-2,但华联已呈强弩之末,上半场尾段连失三球成5-2完半场,布莱克浦下半场不为已甚,再入两球成7-2完场

著名球星

斯坦利·马修斯(Stanley Matthews)

斯坦·莫特森(Stan Mortensen)

吉米·阿姆菲尔德(Jimmy Armfield)

哈里·约翰斯顿(Harry Johnston)

张子岱(Cheung Chi Doy):首名香港华人足球运动员登陆英格兰足球联赛

阿伦·波尔(Alan Ball)

求读者或青年文摘上的一篇文章

利物浦功勋教练香克利有句名言:足球不是生死问题,足球超越生死问题。

烽烟中,足球仍在继续

二战战火中,伦敦舰队街上的路透社曾接到一份来自马耳他的紧急电报:“请速重发周六足球比赛结果——猛烈的轰炸干扰了我们上次接收电文。”(注:马耳他是二战时英国在地中海的海空军基地)

和那些被轰炸还不忘足球比分的家伙不同,身陷德国战俘营的英国人则利用战俘待遇中的通信权,不断给海布里发来信件,要求了解枪手球星的最新动态。阿森纳可以向他们炫耀的是:1941年他们在一场比赛中15比2重创克莱普顿东方队,其中莱斯利·康普顿1人独入10球!

事实上,炮火中的球星分外卖力,布莱克浦队的多德斯二战时期居然总共攻入了253个球!要知道,当时联赛已停摆,多德斯能参加的不过是杯赛和一些表演赛。不管是因为足球可以帮助人们逃避战争的残酷,或者给大家增添士气,让人回忆起他们为之奋战的美好生活,人们总是积极参加比赛:在汉普顿公园举行的一场英格兰队比赛中,预计7.5万人到场,结果却来了10.5万人,有64人因为拥挤受伤。

拿起武器的球员们

一些人指责球员继续踢球是为了逃避服役,但有很多例子证明了相反的结论:热刺的考克斯成了个战斗机驾驶员,阿森纳最佳射手巴斯廷也参加了空军,球星莫特森更是在1943年差点被自己的降落伞绞死,他的战机坠毁了,驾驶员阵亡,但莫特森三周后就重返球场了。水晶宫的科林斯则参加了皇家海军,还曾协助战友用轻武器击退了一次德国潜艇的进攻。

加的夫的詹姆斯在日本战俘营里被关了4年,极度营养不良的他差点失明。女王公园巡游者的门将埃伦是个特种兵,他多次参加潜艇突袭,最后被抓到了战俘营。在那里,他组织起6人制足球赛,不过他本人坚持要求踢前锋。

二战中的球场

球场也是损失惨重的地方,海布里和老特拉福德都曾遭炸弹重创,伯明翰的圣安德鲁斯球场因被用作辅助消防中心,共被德军战机击中过18次,整个看台还因一个消防队员的不小心而化为灰烬:他在试图扑灭一处小火时浇了一桶水,结果却发现那“水”原来是汽油!特兰米尔队的停车场则是被故意纵火的,因为军方需要给附近的码头制造烟幕掩护。

战争消灭“世界神奇队”

1938年3月12日,第三帝国军队入侵奥地利。由此,奥地利国家队被并入德国队,也因此失掉是“世界神奇队”的称号。在雨果·迈斯尔教练的率领下,奥地利从20年代末就成为一支世界一流的足球队,创造过5:0大胜苏格兰,以6:0、5:0主客场两次大胜德国队,客场8:1胜瑞士队,主场8:2胜匈牙利队,6:1胜比利时队的佳绩,可谓打遍欧洲无敌手,仅在温布利大体育场以3:4败给英格兰队一场。它同德国队一样获得了1934年意大利世界杯出线权,德国队在三、四名比赛中战胜奥地利队。1938年法国世界杯,双方再次出线。在世界杯开幕前2个月,第一轮赛程已安排妥当,但随着奥地利的被吞并,奥地利国家队也被注销。直到1958年瑞典世界杯,奥地利队才再次在世界杯露面。

辛德拉战争

马蒂亚斯·辛德拉,奥地利“世界神奇队”的前锋,以“足球莫扎特”为人熟知。他们说他瘦得像一张纸。尽管他是一名射手,但在1934年世界杯赛中只打进一球。他因反对奥地利被德国吞并而拒绝参加1938年世界杯。当时德国教练赫贝格曾动员他参加比赛,但辛德拉作为犹太人断然拒绝。随后他参加了反对新纳粹政权的特殊战争。另外,1938年4月3日在维也纳进行的奥地利队和德国队之间的“兄弟友谊”赛中,他不听纳粹让他们不准获胜的命令,硬打进一球以1:0战胜德国队,并当着主席台上纳粹当局领导的面,公开庆祝他们的胜利。1939年1月23日为夫人的死而极度失望的他,因一氧化碳中毒而自杀身亡。当时社会上盛传他是反抗邻国的入侵而自杀的,但警方却加以否认。在他的葬礼上,有数千名群众前往吊唁。在维也纳有一个街头以其名字命名,人们视他为反纳粹的英雄。

战火中诞生的河床队

正值其它国家因第二次世界大战而将足球放在一旁时,阿根廷的一个叫“河床”的伟大球队出现在世界舞台上。该队球星是莫雷诺、佩德内拉、拉布鲁纳,还有穆尼奥斯、洛斯淘和德安布罗西奥。当年那支踢的是一种令人难忘的足球,远离战争之风。1945年斯蒂法诺又加盟该队,一年后被认为是当时最佳队员的莫雷纳回到墨西哥。由于没有参加1930和1950年世界杯,因而此河床队的队员没有机会去争夺世界杯冠军。

以足球为题材的战争片

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击败德国一个空军飞行大队的基辅迪那摩英雄们遭枪杀为题材的历史片被搬上银幕,名为《胜利大逃亡》。该片由约翰·霍斯顿任编剧,由斯泰隆、凯尼、西奥罗等著名影星主演,模仿那场足球比赛的地点选在巴黎,巴西的贝利、阿根廷的阿迪莱斯、英格兰的博比·穆尔和比利时的希姆斯特等世界著名球星参加了演出。该片结局为在同纳粹球队打成4:4平局后,在观众的协助下,主角们集体大逃亡。原型实际上是在1942年——热爱足球的德国军官组织了一场由基辅迪那摩队对德国空军队的球赛,命令地方队必须放弃赢球。迪那摩队没有执行命令而是将德国空军队打败。结果他们全部被施酷刑和枪杀。

我们的球王——李惠堂

1941年12月25日,香港被日本军侵占。日军首领要李惠堂踢球比赛,以壮日本军威,李惠堂断然拒绝。1942年春,南京汪伪政府请李惠堂出任体育要职,并派专机迎接,李惠堂亦坚决拒绝。李惠堂说:“我李惠堂一介堂堂正正的中国人,岂能当亡国奴,要我卖国求荣,做伤天害理的事更办不到!”为了避免日军和汪伪汉奸爪牙的暗害,李惠堂在热心体育的侨商梅文鼎(曾任新四军副官,后任香港《文汇报》董事长)帮助下,通过其在澳门新豪运输公司朋友的关系,在长洲用快扒(走私艇)逃离虎口,辗转月余回到老家梅州市五华县锡坑乡。在老家,李惠堂先担任五华粮仓主任,后出任闽粤赣边区总司令部上校参议,兼任兴宁公路站站长,生活淡泊。此后一段时间,李惠堂在家乡组织球队,积极开展足球运动。1943年李惠堂和南华会部分队员在韶关重逢,在他带动下,重建了足球队,开始了“体育救国”的历程,在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等省区举行了130多场义赛,全部门票收入支援抗日战争。李惠堂的爱国行动,受到了全国上下的广泛赞扬。

哥本哈根大学的杰出人物

丹麦人口仅500多万,不到英国的十分之一、美国的百分之二、中国的千分之五,而她在各领域或培养或吸引的杰出人物却是灿若繁星,这其中哥本哈根大学厥功至伟:

第谷·布拉赫,天文学家,开普勒导师;

瓦尔明,植物学家,现代生态学的奠基者;

奥勒·罗默,天文学家,最早的光速测定者;

克达尔,丹麦分析化学家,提出凯氏定氮法;

克努曾,海洋学家,国际海洋物理科学协会主席;

卡斯帕尔·韦塞尔,数学家,发现复数的几何意义;

本·罗伊·莫特森,核物理学家,1975年获诺贝尔奖;

秦仁昌,植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尼古拉斯·斯坦诺,地质学与地层学之父,解剖学家;

本特·斯特龙根,天文学家,国际天文学联合会主席;

延斯·克里斯蒂安·斯科,化学家,1997年获诺贝尔奖;

拉斯姆森·巴托林,地质学家兼医师,发现光的双折射;

冼鼎昌,理论物理学家及同步辐射应用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瑟伦·索伦森 (Søren Sørensen),化学家,1909年在嘉士伯实验室提出pH;

杨福家,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英国诺丁汉大学校监、复旦大学校长;

乌夫·哈格若夫 (Uffe Valentin Haagerup),数学家,前 Acta Mathematica 主编;

巴克 (Per Bak),理论物理学家,与汤超等人利用沙堆模型阐述自组织临界理论;

希尔德‧李维 (Hilde Levi),物理学家,率先应用放射性碳定年法和放射自显影术;

英奇·雷曼,地震学家,发现地球地核内核,1971年获美国地学最高奖威廉·鲍威奖;

博赫纳,奥匈帝国-美国数学家,提出博赫纳定理、波赫纳一辛钦定理,程民德导师;

阿格·玻尔,核物理学家,哥本哈根大学尼尔斯·玻尔研究所主任,1975年获诺贝尔奖;

乔治·伽莫夫,物理学家、天文学家、生物学家,与乔治·勒梅特一起最早提出“大爆炸”理论;

乔治·德海韦西,化学家,1922年发现铪(其拉丁文意即“哥本哈根”),1943年获诺贝尔奖;

彼得·卢德维格·梅德尔·西罗 (Peter Ludwig Mejdell Sylow),数学家,提出并证明了西罗定理;

仁科芳雄,核物理学家,日本原子物理学之父,著名“日本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奖谱系”的源头 ;

托马斯·芬克 (Thomas Fincke),数学家,首创三角函数中的secant(正割)及tangent(正切);

奥斯卡·克莱因 (Oskar Benjamin Klein),物理学家,提出卡鲁扎-克莱因理论、克莱因-戈尔登方程;

伊戈尔·诺维科夫 (Igor Dmitriyevich Novikov),天体物理学家和宇宙学家,提出诺维科夫自洽性原则;

威海姆·约翰逊 (Wilhelm Johannsen),遗传学家、植物学家,“基因”、“基因型”和“表现型”等概念提出者;

I.马德森 (Ib Madsen),数学家,原 Acta Mathematica 主编,1992年获洪堡奖,2011年获奥斯特洛斯基奖;

约翰·艾弗里 (John Scales Avery),量子化学家,其所在的帕格沃什科学和世界事务会议于1995年获诺贝尔奖;

霍尔格·贝克·尼尔森 (Holger Bech Nielsen),物理学家,他与李奥纳特·苏士侃、南部阳一郎一起,被视为超弦理论的三位先驱;

卡尔·冯·魏茨泽克 (Carl Friedrich Freiherr von Weizsäcker),物理学家、哲学家,里夏德·冯·魏茨泽克之兄,1957年获普朗克奖章;

克里斯托弗·汉斯廷 (Christopher Hansteen),挪威地球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奥斯特学生,最早绘制地球磁场地图,曾收养阿贝尔;

拉斯·哈尔斯格 (Lars Hesselholt),数学家,美国数学学会会士,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athematical Society (JAMS) 编委会成员;

汉斯·谢尔勒鲁普 (Hans Carl Frederik Christian February Schjellerup ),天文学家,哥本哈根大学天文台台长,曾为大北电报公司起草中文电码;

哈那德·玻尔,数学家、足球运动员,主要研究数学分析,和奥托·诺伊格鲍尔、理查·科朗特一起创办全球最大数学数据库 zbMATH (Zentralblatt MATH),1908年获奥运银牌;

汉斯·克里斯钦·奥斯特,物理学家、化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安徒生的忘年交,首先发现电流的磁效应、首先分离出铝、首先详细阐述“思想实验”,1829年创立丹麦技术大学;

约翰·惠勒,物理学家,1942年与玻尔共同阐述核裂变机制,参与曼哈顿计划,提出“黑洞”、“虫洞”等概念,他也是提出多世界诠释的休·艾弗雷特三世和著名物理学家费曼的导师,1997年获沃尔夫奖;

朱利叶斯·佩特森,数学家,研究领域涉及代数、分析学、密码学、几何学、力学、数理经济学和数论,以其在图论上的贡献而闻名于世,提出佩特森图(彼得森图),在丹麦被誉为“科学界的安徒生”;

尼尔斯·玻尔,物理学家,他创立的哥本哈根学派吸引了沃纳·海森堡、马克斯·玻恩、沃尔夫冈·泡利、保罗·狄拉克、朗道、莉泽·迈特纳、约尔当、亨德里克·克喇莫斯、吉安·卡罗·威克、弗拉基米尔·福克 (Vladimir Fock, 前苏联)、罗森菲尔德 (Léon Rosenfeld, 比利时)、普拉契克(George Placzek, 捷克)、莫勒 (Christian Møller, 丹麦)、威尔逊 (Alan Herries Wilson, 英国) 等人,1922年获诺贝尔奖; 陆再英,心血管内科专家;

革兰,医师及细菌学家,发明革兰氏染色;

尼尔斯·杰尼,免疫学家,1984年获诺贝尔奖;

约翰尼斯·菲比格,病理学家,1926年获诺贝尔奖;

尼尔斯·吕贝里·芬森,医师与科学家,1903年获诺贝尔奖;

亨利克·达姆,生物化学家、生理学家,1943年获诺贝尔奖;

奥古斯特·克罗,药学家,诺和诺德创始人,1920年获诺贝尔奖;

阿尔伯特·杰德 (Albert Gjedde),神经科学家和药理学家,欧洲科学院院士;

彼得·帕纳 (Peter Ludvig Panum),生理学家和病理学家,最早发现细菌内毒素;

冯·马格纳斯 (Preben von Magnus),病毒学家,冯·马格纳斯现象以其名字命名;

海塞 (Lasse Hessel),医生兼发明家,发明女用避孕套,2000年获英国女王企业奖;

保罗·阿斯楚普 (Poul Bjørndahl Astrup),临床化学家,发明血气分析仪,提出碱剩余;

科里斯坦·汉森 (Christian D.A. Hansen),药学家,全球最大益生菌供应商科汉森创始人;

比约恩·易卜生 (Bjørn Aage Ibsen),麻醉学家,创立重症医学,建立世界上首个ICU病房;

卡尔·兰格 (Carl Lange),医师、生理学家及精神病学家,与威廉·詹姆斯共同提出情绪理论;

沃雷·沃尔姆 (Ole Worm),医生及古物研究家,Wormian bones(颅骨缝间骨)以其名字命名;

克里斯蒂安·玻尔 (Christian Bohr),生理学家,尼尔斯·玻尔和哈那德·玻尔之父,发现波尔效应;

舒曼 (Holger Werfel Scheuermann),医生,Scheuermann's disease (青年性驼背)以其名字命名;

埃里克·雅各布森 (Erik Jacobsen),药学家,和 Jens Hald、Keneth Ferguson 等人发现双硫仑样反应;

保罗·克亚尔 (Poul Kjer),眼科学家,Kjer's optic neuropathy(常染色体显性视神经萎缩)以其名字命名;

小卡斯珀·巴托林 (Caspar Bartholin the Younger),解剖学家,托马斯·巴托林之子,巴氏腺以其名字命名;

老卡斯珀·巴托林,解剖学家、医学家和神学家,最早描述了嗅神经的机理,其著作《人体解剖学》长期以来是解剖学的通用教科书;

托马斯·巴托林,解剖学家、内科医生,率先发现人体淋巴系统,率先提出冷冻麻醉的科学理论,率先记载人体自燃现象,率先描述13三体综合征; 何莫邪,汉语言学家;

藤枝晃,日本敦煌学学者;

勃兰兑斯,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

丹·扎哈维 (Dan Zahavi),现象学家;

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作家暨诗人;

拉斯克,语言学家,比较语言学奠基人;

亨利克·诺德布兰德,诗人、小说家、散文家;

约翰内斯·威廉·扬森,作家,1944年获诺贝尔奖;

卡尔·耶勒鲁普,诗人兼小说家,1917年获诺贝尔奖;

裴特生 (Holger Pedersen),语言学家、历史语言学学者;

叶斯柏森,语言学家,英语语法权威,国际语音协会创始人之一;

亚当·戈特洛布·奥伦施拉格,诗人、剧作家,被誉为“北欧诗歌之王”;

李来福 (Leif Littrup),历史学家,研究史学史、中国历史和比较史学;

赫杰特·拉什穆森 (Hjalte Rasmussen),法学家,推动欧共体司法改革;

易家乐 (Søren Egerod),方言学家,师从汉语言学泰斗高本汉和赵元任;

阿尔夫·罗斯 (Alf Niels Christian Ross),法学家,斯堪的纳维亚法学派代表人物;

柏思德 (Kjeld Erik Brodsgaard),中国学专家,哥本哈根商学院亚洲研究中心主任;

约翰·尼古拉·马兹维 (Johan Nicolai Madvig),古典学学者,嘉士伯基金会首任主席;

格伦特维(葛龙维) (N.F.S. Grundtvig),思想家和教育家,“丹麦的孔子” ,对丹麦社会影响深远 ;

霍尔堡(路维·郝尔拜),作家、散文家、哲学家、历史学家和剧作家,霍尔堡国际纪念奖(郝尔拜奖)以其名字命名;

尼尔斯·泰格森 (Niels Christoffer Thygesen),经济学家,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经济发展与评审委员会主席,欧元主要设计者之一;

陶木生 (Vilhelm Ludwig Peter Thomsen),语言学家、突厥学学者,叶斯柏森导师,土耳其国家图书馆所在的大街以他的名字命名;

约翰·卢兹维·海贝尔 (Johan Ludvig Heiberg),古典学及数学史学者,发现失落的“阿基米德羊皮书”,与希思 (Thomas Little Heath) 译注《几何原本》;

尼尔斯·莱切 (Niels Peter Lemche),宗教学学者,与Thomas L. Thompson等人倡导圣经极简主义 (Biblical Minimalism),逐渐形成神学界的哥本哈根学派;

奥利·维夫,国际关系学者,他和巴里布赞、莫顿·凯尔斯特拉普 ( Morten Kelstrup ) 等人创立的哥本哈根学派是建构主义国际关系安全研究领域重要的学派之一 ;

叶尔姆斯列夫,语言学家,他与布龙达尔、尤尔达尔 (H. J. Uldall) 一起,创建了结构语言学三大学派之一的哥本哈根学派,韩礼德、哈里斯、乔姆斯基等人亦受其影响;

索伦·克尔凯郭尔,哲学家、作家、诗人,存在主义哲学和人本心理学先驱,让-保罗·萨特、卡尔·罗杰斯、卡夫卡、易卜生、威斯坦·休·奥登、鲁迅、伍迪·艾伦等人深受其影响; 韩征和,国内高温超导应用领域领军人;

彼得·诺尔,计算机科学家,2005年获图灵奖;

查尔斯·西蒙尼,软件开发专家,1966年获邀前往哥本哈根大学;

尼尔斯·莫林 (Niels Morling),法医,国际法医遗传学会 (ISFG) 主席;

艾拉普 (Ove Arup),英籍丹麦裔结构工程师,跨国公司奥雅纳创始人;

拉希 (Georg Rasch),心理统计学家,提出Rasch模型为IRT理论奠基;

彼得·达尔高 (Peter Dalgaard),生物统计学家,R语言核心开发小组成员;

尼尔·琼斯 (Neil D. Jones),计算机科学家,ACM Fellow,欧洲科学院院士;

阿恩·阿斯楚普 (Arne Astrup),肥胖研究专家,World Obesity Federation主席 ;

米克尔·图路普 (Mikkel Thorup),计算机科学家,Journal of the ACM (JACM) 编委;

佩尔·平斯特拉普-安德逊 (Per Pinstrup-Andersen),食品经济学家,2001年获世界粮食奖;

尤金·波尔齐克 (Eugene Polzik),实验物理学家,与马克斯·普朗克学会共同研发量子计算机;

梭伦.约翰逊 (Søren Johansen),计量经济学家,其学术思想与克莱夫·格兰杰互相交流和影响;

彼得·霍伊 (Peter Høj),生物化学工程师,昆士兰大学校长,澳大利亚研究理事会CEO,CSIRO委员;

斯蒂恩·拉斯穆森 (Steen Rasmussen),人工生命和复杂系统科学家,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和圣菲研究所研究教授;

皮亚特·海恩 (Piet Hein),发明家、数学家、设计师,发明六贯棋、索玛立方块等多种游戏,擅长用超椭圆曲线进行设计工作;

科琳娜·科茨 (Corinna Cortes),计算机科学家,谷歌纽约负责人,提出支持向量机 (support vector machines) 的通用算法;

马德斯·托夫特 (Mads Tofte),计算机科学家,哥本哈根信息技术大学校长,与导师罗宾·米尔纳提出SML (Standard Meta-language);

安德斯·克罗格 (Anders Krogh),生物信息学家,率先将隐马尔可夫模型和人工神经网络引入生物信息学领域,《生物序列分析》作者之一;

托瓦尔·蒂勒 (Thorvald Nicolai Thiele),数学家、精算师和天文学家,在统计学、插值、三体问题等多个方面均颇有建树,首先将定量化引入金融数学,首先用数学方法描述布朗运动; 格莱·贝,演员、歌手;

裴德盛,丹麦驻华大使;

本杰明·克里斯滕森,早期惊悚片大师;

康妮·赫泽高,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主席;

波尔·尼鲁普·拉斯穆森,欧洲社会党主席;

赫勒·托宁·施密特,丹麦史上第一位女首相;

莫根斯·吕克托夫特,联合国大会第70届会议主席;

佩尔·柯克比 (Per Kirkeby),画家、雕塑家、诗人;

保罗·施吕特,政治家,1994年任欧洲议会副议长;

贝蒂·俄林,政治家和经济学家,1977年获诺贝尔奖;

哈夫丹·马勒 (Halfdan T. Mahler),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

摩丹·弗罗斯特,羽毛球运动员、教练,羽坛老“四大天王”之一;

维格迪丝·芬博阿多蒂尔,世界上第一位民选产生的女性国家元首;

斯汀·宝仕 (Stine Bosse),北欧联合银行董事,Tryg保险公司CEO;

杨焕明,华大基因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

史蒂夫·斯库利 (Steve Scully),美国C-SPAN监制,白宫记者协会会长;

艾斯吉尔德·埃布森,赛艇运动员,获3枚奥运金牌和6枚世界锦标赛金牌;

玛格丽特二世,丹麦历史上第二位女王,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远房表妹;

保罗·哈特林,政治家,其领导的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公署1981年获诺贝尔奖;

克劳斯·迈尔 (Claus Meyer),企业家、厨艺大师和社会活动家,“全球最佳餐厅”Noma联合创始人;

麦德斯·欧丽森 (Mads Øvlisen),诺和诺德CEO、诺维信董事长、乐高集团董事,联合国全球盟约企业家代表;

简·雷学利 (Jan Leschly),马士基集团、美国运通公司董事,职业网球运动员(1967年世界前十),国际网球名人堂主席;

拉斯·米科尔森,著名演员麦德斯·米科尔森之兄,参演国际知名的《谋杀第一季》、《权利的堡垒》,客串《神探夏洛克》、《纸牌屋》等剧; 除上述已提及的诺贝尔奖得主外,其他曾在哥本哈根大学进行教学或研究工作的得主有:

施里弗,物理学家,1972年获诺贝尔奖;

威尔金森,化学家,1973年获诺贝尔奖;

温伯格,物理学家,1979年获诺贝尔奖;

汉斯·贝特,物理学家,1967年获诺贝尔奖;

保罗·伯格,生物学家,1980年获诺贝尔奖;

沃尔特·科恩,化学家,1998年获诺贝尔奖;

格拉肖,理论物理学家,1979年获诺贝尔奖;

詹姆斯·沃森,生物学家,1953年获诺贝尔奖;

安德烈·海姆,物理学家,2010年获诺贝尔奖;

詹姆斯·弗兰克,物理学家,1925年获诺贝尔奖;

爱德华·路易斯,遗传学家,1995年获诺贝尔奖;

莱纳斯·卡尔·鲍林,化学家,1954年获诺贝尔奖;

内维尔·弗朗西斯·莫特,物理学家,1977年获诺贝尔奖;

马克斯·德尔布吕克,生物物理学家,1969年获诺贝尔奖;

弗里茨·阿尔贝特·李普曼,生物化学家,1962年获诺贝尔奖;

哈罗德·克莱顿·尤里,宇宙化学家、物理学家,1934年获诺贝尔奖;

苏布拉马尼扬·钱德拉塞卡,物理学家和天体物理学家,1983年获诺贝尔奖;

。。。。。。。。。。。。

哥本哈根大学孕育了世界著名童话大师安徒生,存在主义哲学先驱克尔凯郭尔;她培养了第一个发现超新星的人和第一个测定光速的天文学家;这里有电磁理论的先驱,也有量子理论的创始人;她科学地阐述了人脑的结构和肌肉的肌理,寻找到了地球和生命最久远的证据。

关于足球评论员莫特森和足球评论人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发表评论

最新文章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